)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金功亭
早安,你好。
(资料图)
一声响亮的问候,开启崭新的一天。
坦白讲,刚开始收到老曹的问候时,我是不以为意的。
微信朋友圈现在是没办法看了。“朋友”越来越多,吃个饭、开个会、办个事情,都要加上“一圈”。装修的、送外卖的、搭顺风车的、理发的、修锁的、保洁的、房产中介、保险理赔等等,为了联系、付款及定位等各种需要,“一面之交”甚至一面都没见过的人远远超过了真正熟悉的朋友。删不能全删,就是删了旧的,新的马上又来了。屏蔽功能有时记得,多了也懒得处理。眼睁睁看着朋友圈成了陌生的“小社会”。
微信群更是避之不及。家人群、工作群、同学群、老乡群、战友群及各种交流群、临时群。每个群都可以裂变成无数“子孙”群。生活与工作已经被名目繁多的群牢牢绑定。没了群,都不知道如何过日子、干工作。朋友圈你可以“无视”,微信群,却必须时刻关注。
“早上好”之类的问候先是出现在朋友圈,大都是有闲的老年朋友发的。与之相伴的,多是各种养生“小贴士”。后来,逐步扩展到微信群,内容从“早上好”,延伸到“事事顺心如意”“平安健康快乐”“好运常在、一帆风顺、财源茂盛”,直至附加各种软广告、硬推销。
最初收到微信好友发的“早上好”,我吓了一跳。“问候”已然进化到“长驱直入”,令我措手不及。好在这些问候大都比较“单纯”,没有什么功利性的“附加”。因为是群发,且都是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我一般都不回应。有的问候编辑了发送人的个人信息,多少显示了一些“诚意”,我会有选择地回复。长时间不回复的,对方渐渐也就不发了。
老曹是我的群友。
那是一家文学杂志组建的作者群。
作者群很热闹。近500名作者就期刊所发作品“评头论足”,各抒己见。当然,规矩也不少。群主“立法八章”:①入群后请实名。②不发红包。③不聊与作品无关的话题。④不在本群展示自己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⑤不转发其他媒体的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⑥不转发各种问候图片、闪烁的表情包等,自觉维护版面整洁美观可读。⑦用语文明,友善待人。⑧如不能遵守群规,请主动退群。屡屡违规的,就会被群主毫不客气地踢出群去。
老曹在群里很活跃,也很有威望。他是作者,更是评者。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出手不凡。他的评论文字比作品更多,水平也更高。杂志每有重磅作品面世,群里都少不了他的评论。缺了他的鞭辟入里的评论,那种对文本的体验就不能称作完整,更谈不上完美。
因为我的几篇文章受到老曹的青睐,我们互加了好友,断断续续有了更多的交流。他是一所知名高校的退休老教授。我们居住的城市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遗憾的是,神交已久,素未谋面。第一次收到他的“早安问候”,我都有点吃惊。如此德高望重的人,也来这套“小把戏”。不过,出于礼貌,只要不是特别忙,我还是尽量回复他。有时是转手“贩卖”别人的问候,有时只是回个“抱拳”“握手”“点赞”之类的表情。他倒也不介意。哪怕偶尔我忘了回复,他还是坚持天天问候。有一次他甚至提出想和我见见面。我说,好啊,碰巧这一段时间挺忙,过一阵吧,找机会好好聚聚。
不知什么原因,有好几天我没有收到他的问候。查看一下作者群,也是不少天没有看到他的踪影。我觉得有点奇怪,主动联系他,居然一直没回音。我有种不祥之感,就私信问作者群的群主。群主说老曹走了,就在几天前。
原来,从开始发“早安,你好”那时起,老曹的日子已经开始倒计时。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想用自己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他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每天编辑一条图文并茂的微信,给亲朋好友留下更多的问候;二是挨个拜访互动的亲朋好友一一作最后的告别。几天前,他刚见过群主。他还跟群主说,一直想见我的,说我太忙,没找着机会。
我一下子愣了。
早知如此,再忙也要见他最后一面的。
鲜活的老曹说没就没了。
伤感之中,我集中翻阅了老曹留下的早安问候。看得出,他还是挺用心的。图片都很精美,有的是花卉,有的是风景,有的是建筑小品,有的是人物,小中见大,尽显世间美好。文字也很简练,除了“早安,你好”与当天日期统领整个画面,他还精心编写一些短句,比如“向阳而生,大步向前,我们都是追梦人”“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如此等等,非常精炼,但是充满温情与励志。
没有了老曹的问候,我失落了好一阵子。
此后,再收到这样的图文,我都认真看,用心品,尽可能给予回应。
早安,你好。
多么阳光温馨的问候。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委政法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