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潮新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梁婧娴 通讯员 孙红燕
“小戴啊,我最近这大半个月来总是睡不着,常常觉得不开心,人感觉难受......”日前,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里,范大妈对着戴建兵主任大吐苦水,说自己这一个月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明明很困,可是闭上眼睛又睡不着。
家住留下街道的范大妈,近来莫名其妙变得心烦气躁,常为一些生活琐事与家人闷闷不乐,并出现倦意懒散、情绪低落等症状,不仅做事提不起劲,胃口也很差,而且容易紧张。因为入睡困难,每天只能睡3~4小时,她老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现问题,越想就越睡不着。
(资料图)
戴建兵主任正在为全科病人诊疗
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戴建兵主任表示,范大妈出现的不适症状,和最近的天气变化有很大关系,很可能是“情绪中暑”的表现,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从梅雨季进入小暑,再到三伏天,杭州迎来了持续高温天气,人们在承受闷热、易疲劳、出汗多、入睡困难等不适感觉外,容易出现焦躁不安、情绪急躁、记忆力减退、坐立不安、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等。”戴建兵主任进一步解释,高温闷热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高温闷热导致血管扩张,使人产生轻度缺氧,导致胸闷、气促、犯困等不适感,心情随之受到影响,易出现莫名的烦躁,缺乏耐心,易怒,甚至情绪失控,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情绪中暑”。
情绪会受环境、事件、压力、气候、人际关系等多种外界因素影响,高温是影响因素之一。戴建兵提醒,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这种不适症状会进入高发期,广大居民应予以重视,加以预防。
那么,老年人如何在高温天气应对“情绪中暑”呢?
戴建兵主任介绍,可通过认知调整、情绪调整和行为调整来应对。
认知调整——意识到最近高温,并且很可能会持续高温一段时间,利用常用的防暑措施来应对,比如高温天气尽量选择早晚出门,减少户外劳作和长时间的体力活,在家要开窗通风,合理使用电扇、空调,降低室内温度,空调建议维持在26℃~28℃之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一般在5℃~10℃。
情绪调整——高温天气,注意让自己身体舒服,心情放松,情绪也会更加稳定。不仅仅只是高温天气,环境变化、繁琐的家务劳动、夫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等都会引发情绪波动,导致睡眠障碍。
行为调整——夏季出汗多,要多补充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高温天气出门最好随身携带饮用水和防暑防晒用品,如太阳镜、遮阳伞、遮阳帽、毛巾等,且不宜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久留;情绪比较消极负面的时候,可以找一些适合自己情绪调节的事情去做,例如晚饭后散步,看电影,听听歌曲,适度娱乐活动,找朋友聊天等。
老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相对弱一些,所以高温天气,子女们需要多关注家中老人的心情变化,倾听和关心老人的情绪诉求,并有效指导老人防暑行为,避免因高温带来的身体和情绪变化。如果长时间处在消极负面情绪,影响生活和睡眠,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